国际合作培养油气地学创新型人才——访国家留学基金委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负责人操应长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6-04-22
浏览次数:20
操应长教授(右二)指导学生做实验
“我相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凭借油气勘探领域的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结合国外高校油气地学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深层油气勘探前沿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
操应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他负责的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不久前通过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以上这段话是他对该项目的定位和预期目标。
协同培养为国家能源战略储人才
随着中浅层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和油气需求程度的增加,全球范围内油气勘探目的层系由中浅层转向中深层。21世纪,我国深层油气陆续取得突破,彰显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据2011年油气资源评价,深层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我国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0%、49%。深层已成为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大接替领域,深层油气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重大能源战略选择。
“我校拥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油气地学学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发展责无旁贷,必须加强深层油气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操应长认为。
我国深层油气勘探程度低,深层复杂构造体系形成机制、规模有效储层形成机理、油气成藏与保存机理等关键地质问题与中浅层差异明显,成为制约深部层系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瓶颈。
“深化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协同攻关,是加快我国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东部油区增储上产的关键和稳定发展的保障。”操应长认识到,面对我国深层构造体系的复杂性、沉积储层的非均质性、成藏过程的不确定性、油气藏分布的隐蔽性等特殊性,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技术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协同联合,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拥有国际前沿理论与技术的高层系人才,为实现我国深层油气有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学科优势为项目联合攻关提供支撑
我校油气地质与勘探领域基础深厚,早在北京石油学院建校之初就成立了石油地质系,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一直走在国内前列。以该学科为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针对制约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在深层油气成盆、成储、成烃、成藏以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盆地等深层油气勘探和储量发现提供了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撑。
“我们在深层油气勘探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优势。”操应长说,已建有完善的学科平台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列全国第二。
近日,依托山东省首批“油气地质与勘探”优秀创新团队,由我校作为第一责任单位承担的“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地质与增储方向”课题已获准纳入“大型油气田与煤层气开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操应长担任该课题组长,该课题为他所负责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科研平台。另外,由团队负责人查明教授申报的“致密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引智基地”于2015年入选“111计划”,也为该培养项目的国际联合攻关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合作为人才协同培养打基础
“多年来,我校在培养油气地质与勘探人才方面与国外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操应长介绍。
科研合作方面,涵盖了储层地质、油气成藏等多个关键领域,陆续建成了中澳、中加、中美、中俄等多个具有实质性科研合作的研究基地,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方面与英国杜伦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开展了密切合作,近几年来,联合发表SCI收录的署名文章达60余篇,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学术声誉,使得地球科学学科于2015年首次跻身ESI全球前1%。
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已有59位博士研究生、55名本科生、24名青年教师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20余所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学习与合作研究。另外,还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69名。每年还有大批的海外专家以来校授课的形式与我院开展人才培养。
在学术交流方面,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会议以及各种小型的讲座,举办了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深层、致密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技术”以及“非常规油气的地球物理问题”等前沿技术国际研讨班,每年邀请海外专家30余人次,研讨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3所合作高校中,英国杜伦大学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其地质学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是传统的石油院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与师资力量,Jon Gluyas、Andrew Aplin、Stephen S. Gao等著名教授已与我校在储层地质、油气成藏、地球物理等方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优势互补,推进学术交流,可以弥补我国深层油气地质研究理论的不足,产出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在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从事深层油气勘探的创新型人才。
项目实施为国际一流学科建设添助力
2016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号召,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谋划推进“十三五”改革发展。
“通过国内外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争取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创立科研领域新平台;提升青年教师国际视野,创建学科发展新轨迹。”操应长表示,将通过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实施,为国际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年的留学,更多的是思路、思维方面的收获,英国学生学术时间更加自由,学术交流更加充分,学生自律要求更高”远光辉说。远光辉是我校与英国杜伦大学2013-2014年的联合培养博士生,他获得了2015年度AAPG全球研究生助研金,在《AAPG Bulltin》、《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比我们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培养有独到之处,对我们如何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有很多有益的启发”,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做访问学者的青年教师刘华表示,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低油价会不会影响深层油气勘探的进展?对此,操应长表示:“低油价不是阻碍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因素,恰恰是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动力。越是低油价时代,越是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能够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和油气开采的采收率,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和开采的成本。从这方面来说,低油价时期对油气勘探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前沿理论技术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深层作为我国油气资源重要的增储上产领域,必须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前沿理论技术的储备。我们将认真细化实施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各项计划,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促进油气地学的国际一流学科建设。”
附件下载:2592.html (已下载1次)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6-04-22 浏览次数:20
操应长教授(右二)指导学生做实验
“我相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凭借油气勘探领域的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的丰富经验,结合国外高校油气地学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理念,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深层油气勘探前沿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
操应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他负责的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不久前通过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审批,以上这段话是他对该项目的定位和预期目标。
协同培养为国家能源战略储人才
随着中浅层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和油气需求程度的增加,全球范围内油气勘探目的层系由中浅层转向中深层。21世纪,我国深层油气陆续取得突破,彰显出巨大的勘探潜力,据2011年油气资源评价,深层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我国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0%、49%。深层已成为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的重大接替领域,深层油气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重大能源战略选择。
“我校拥有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油气地学学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发展责无旁贷,必须加强深层油气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操应长认为。
我国深层油气勘探程度低,深层复杂构造体系形成机制、规模有效储层形成机理、油气成藏与保存机理等关键地质问题与中浅层差异明显,成为制约深部层系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瓶颈。
“深化深层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技术的协同攻关,是加快我国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东部油区增储上产的关键和稳定发展的保障。”操应长认识到,面对我国深层构造体系的复杂性、沉积储层的非均质性、成藏过程的不确定性、油气藏分布的隐蔽性等特殊性,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技术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协同联合,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拥有国际前沿理论与技术的高层系人才,为实现我国深层油气有效勘探开发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学科优势为项目联合攻关提供支撑
我校油气地质与勘探领域基础深厚,早在北京石油学院建校之初就成立了石油地质系,该领域的研究水平一直走在国内前列。以该学科为基础,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针对制约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在深层油气成盆、成储、成烃、成藏以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为我国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盆地等深层油气勘探和储量发现提供了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撑。
“我们在深层油气勘探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优势。”操应长说,已建有完善的学科平台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列全国第二。
近日,依托山东省首批“油气地质与勘探”优秀创新团队,由我校作为第一责任单位承担的“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地质与增储方向”课题已获准纳入“大型油气田与煤层气开发”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操应长担任该课题组长,该课题为他所负责的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科研平台。另外,由团队负责人查明教授申报的“致密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引智基地”于2015年入选“111计划”,也为该培养项目的国际联合攻关提供有力支撑。
国际合作为人才协同培养打基础
“多年来,我校在培养油气地质与勘探人才方面与国外高校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操应长介绍。
科研合作方面,涵盖了储层地质、油气成藏等多个关键领域,陆续建成了中澳、中加、中美、中俄等多个具有实质性科研合作的研究基地,在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方面与英国杜伦大学、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等开展了密切合作,近几年来,联合发表SCI收录的署名文章达60余篇,提升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学术声誉,使得地球科学学科于2015年首次跻身ESI全球前1%。
人才联合培养方面,已有59位博士研究生、55名本科生、24名青年教师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20余所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学习与合作研究。另外,还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69名。每年还有大批的海外专家以来校授课的形式与我院开展人才培养。
在学术交流方面,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会议以及各种小型的讲座,举办了针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深层、致密油气的勘探与开发技术”以及“非常规油气的地球物理问题”等前沿技术国际研讨班,每年邀请海外专家30余人次,研讨油气地质与勘探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3所合作高校中,英国杜伦大学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其地质学科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和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是传统的石油院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与师资力量,Jon Gluyas、Andrew Aplin、Stephen S. Gao等著名教授已与我校在储层地质、油气成藏、地球物理等方面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优势互补,推进学术交流,可以弥补我国深层油气地质研究理论的不足,产出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在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从事深层油气勘探的创新型人才。
项目实施为国际一流学科建设添助力
2016年,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号召,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谋划推进“十三五”改革发展。
“通过国内外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争取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创立科研领域新平台;提升青年教师国际视野,创建学科发展新轨迹。”操应长表示,将通过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实施,为国际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年的留学,更多的是思路、思维方面的收获,英国学生学术时间更加自由,学术交流更加充分,学生自律要求更高”远光辉说。远光辉是我校与英国杜伦大学2013-2014年的联合培养博士生,他获得了2015年度AAPG全球研究生助研金,在《AAPG Bulltin》、《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比我们强,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培养有独到之处,对我们如何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有很多有益的启发”,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做访问学者的青年教师刘华表示,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低油价会不会影响深层油气勘探的进展?对此,操应长表示:“低油价不是阻碍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因素,恰恰是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动力。越是低油价时代,越是需要技术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进步,能够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和油气开采的采收率,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和开采的成本。从这方面来说,低油价时期对油气勘探开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前沿理论技术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深层作为我国油气资源重要的增储上产领域,必须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前沿理论技术的储备。我们将认真细化实施深层油气地质与勘探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各项计划,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促进油气地学的国际一流学科建设。”
附件下载:2592.html (已下载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