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th Weekly Seminar-阿曼苏丹二叠系Gharif组砂岩的成岩及孔隙水演化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6-12-20
浏览次数:172
2016年12月16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40期学术交流报告会在特种实验室D333举行,会议交流的主题是“构造演化过程中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水演化”。研究中心2015级硕士张文博作了题为“阿曼苏丹二叠系Gharif组砂岩的成岩及孔隙水演化”的报告。
本次报告中,张文博跟大家分享了BERNHARD H. HARTMANN等学者于2000年在《Sedimentary Research》上发表的关于利用矿物中的δ13C、δ18O、δ34S等同位素用于分析不同矿物之间的差异,以及成岩演化当中的成岩环境和孔隙水相纸。文中作者在阿曼沉积盆地中部打了25口井,在铸体薄片下通过计点法分析了岩石的压溶量,用XRD分析了粘土矿物、高岭石及绿泥石的化学成分,通过质谱仪得到了碳酸盐胶结物、高岭石和黄铁矿中的碳、氧和硫同位素,通过冷热台获取包裹体的均一和冰点温度、最后使用Petromod来得到该区的埋藏史模型。
通过运用上述测试手段发现工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的由构造活动引起的沉积速率不同导致成岩作用过程出现差异。早成岩阶段主要反应的是一种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生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的沉淀作用;晚成岩阶段方解石Ⅱ、方解石Ⅲ只出现在埋藏速率较低的东南地区,而石英Ⅱ和方解石Ⅲ只出现在埋藏较深的西北地区。此外,早期的沉积型孔隙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早成岩的孔隙水收到矿物溶解及地表水渗流作用的影响,而晚成岩的孔隙水主要受到水岩反应及底部盐类的原地析出。经过讨论,作者得到以下结论,一是不同埋藏史和位置的成岩响应是不同的,二是石英次生加大和铁白云石的沉淀是同时的表明两者有共同的起源,其解释是晚白垩纪时期阿曼山的逆冲作用,三是现今孔隙水的组成主要是地下盐类的溶解、晚埋藏期铁白云石和硫酸盐的沉淀作用以及阿曼山南部佐法尔地区的大气水渗流作用等。
报告后,葸克来、梁超等老师以及参与报告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针对如何将矿物中的包裹体的同位素数据用于开展储层的成岩演化研究,如何选取合适的样品进行相关的成岩模拟实验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6-12-20 浏览次数:172
2016年12月16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40期学术交流报告会在特种实验室D333举行,会议交流的主题是“构造演化过程中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水演化”。研究中心2015级硕士张文博作了题为“阿曼苏丹二叠系Gharif组砂岩的成岩及孔隙水演化”的报告。
本次报告中,张文博跟大家分享了BERNHARD H. HARTMANN等学者于2000年在《Sedimentary Research》上发表的关于利用矿物中的δ13C、δ18O、δ34S等同位素用于分析不同矿物之间的差异,以及成岩演化当中的成岩环境和孔隙水相纸。文中作者在阿曼沉积盆地中部打了25口井,在铸体薄片下通过计点法分析了岩石的压溶量,用XRD分析了粘土矿物、高岭石及绿泥石的化学成分,通过质谱仪得到了碳酸盐胶结物、高岭石和黄铁矿中的碳、氧和硫同位素,通过冷热台获取包裹体的均一和冰点温度、最后使用Petromod来得到该区的埋藏史模型。
通过运用上述测试手段发现工区西北部和东南部的由构造活动引起的沉积速率不同导致成岩作用过程出现差异。早成岩阶段主要反应的是一种干旱气候条件下,自生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的沉淀作用;晚成岩阶段方解石Ⅱ、方解石Ⅲ只出现在埋藏速率较低的东南地区,而石英Ⅱ和方解石Ⅲ只出现在埋藏较深的西北地区。此外,早期的沉积型孔隙水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海水的混合作用,早成岩的孔隙水收到矿物溶解及地表水渗流作用的影响,而晚成岩的孔隙水主要受到水岩反应及底部盐类的原地析出。经过讨论,作者得到以下结论,一是不同埋藏史和位置的成岩响应是不同的,二是石英次生加大和铁白云石的沉淀是同时的表明两者有共同的起源,其解释是晚白垩纪时期阿曼山的逆冲作用,三是现今孔隙水的组成主要是地下盐类的溶解、晚埋藏期铁白云石和硫酸盐的沉淀作用以及阿曼山南部佐法尔地区的大气水渗流作用等。
报告后,葸克来、梁超等老师以及参与报告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针对如何将矿物中的包裹体的同位素数据用于开展储层的成岩演化研究,如何选取合适的样品进行相关的成岩模拟实验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