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th Weekly Seminar-次生孔隙形成机理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5-05-17
浏览次数:17
2015年5月17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10次学术交流会在工科楼C座会议室举行。研究中心2013级硕士杜亮慧做题为“碳酸与有机酸的反应性能探讨以及次生孔隙的形成”的报告。
Meshri(1986)通过提供氢离子能力、相关盐类溶解度以及参加溶蚀反应的热力学驱动力三方面对有机酸及碳酸的溶蚀能力进行了对比,并且得出结论:有机酸从提供氢离子的能力、盐类溶解度、热力学驱动力三方面比较都比碳酸腐蚀性更强,在地层中更容易形成次生孔隙。在文章的最后,Meshri还对碳酸溶蚀假说和有机酸溶蚀假说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碳同位素标记法说明。
报告后,操应长老师、王艳忠老师以及参加报告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围绕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有机质的运输及热演化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地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效果。
杜亮慧,女,1990年生,山东威海人。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层研究中心在读硕士。201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方面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先后参与《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低渗储层物性反演及成因机制研究》、《永安镇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成藏特征及潜力方向》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5-05-17 浏览次数:17
2015年5月17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10次学术交流会在工科楼C座会议室举行。研究中心2013级硕士杜亮慧做题为“碳酸与有机酸的反应性能探讨以及次生孔隙的形成”的报告。
Meshri(1986)通过提供氢离子能力、相关盐类溶解度以及参加溶蚀反应的热力学驱动力三方面对有机酸及碳酸的溶蚀能力进行了对比,并且得出结论:有机酸从提供氢离子的能力、盐类溶解度、热力学驱动力三方面比较都比碳酸腐蚀性更强,在地层中更容易形成次生孔隙。在文章的最后,Meshri还对碳酸溶蚀假说和有机酸溶蚀假说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碳同位素标记法说明。
报告后,操应长老师、王艳忠老师以及参加报告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围绕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有机质的运输及热演化过程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地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效果。
杜亮慧,女,1990年生,山东威海人。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层研究中心在读硕士。201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方面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先后参与《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低渗储层物性反演及成因机制研究》、《永安镇地区沙四段砂砾岩体成藏特征及潜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