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5th Weekly Seminar—次生孔隙形成中的物质传输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5-03-22
浏览次数:19
2015年3月22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5次学术交流会在工科楼C座会议室举行,会议主题为“次生孔隙形成中的物质传输”。研究中心2014级博士徐琦松做题为“砂岩和碳酸盐岩中物质传输与孔隙预测”的报告。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发现现有成岩研究中忽略了物质传输问题,在深层20%溶蚀孔隙形成所需物质传输条件以及其对于孔隙预测的意义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以前人文献为基础(Kunt Bjørlykke,2012 1993 1994;Walderhaug,2003;),从物质传输方式、物质传输机理、物质传输临界条件定量化计算入手,讨论成岩过程中物质传输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对深层次生孔隙影响。
报告后,王艳忠老师、王健老师以及参加报告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围绕物质传输机理和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意义积极展开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效果。
徐琦松,男,1990年生,山东省东营市人,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层研究中心在读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地质工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方面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际科技重大专项和油田合作等科研项目,《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上一页 1 下一页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5-03-22 浏览次数:19
2015年3月22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5次学术交流会在工科楼C座会议室举行,会议主题为“次生孔隙形成中的物质传输”。研究中心2014级博士徐琦松做题为“砂岩和碳酸盐岩中物质传输与孔隙预测”的报告。
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发现现有成岩研究中忽略了物质传输问题,在深层20%溶蚀孔隙形成所需物质传输条件以及其对于孔隙预测的意义并不明确。针对以上问题,以前人文献为基础(Kunt Bjørlykke,2012 1993 1994;Walderhaug,2003;),从物质传输方式、物质传输机理、物质传输临界条件定量化计算入手,讨论成岩过程中物质传输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对深层次生孔隙影响。
报告后,王艳忠老师、王健老师以及参加报告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围绕物质传输机理和其对次生孔隙形成的意义积极展开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效果。
徐琦松,男,1990年生,山东省东营市人,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层研究中心在读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地质工程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方面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际科技重大专项和油田合作等科研项目,《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发表学术论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