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4th Weekly Seminar—次生孔隙经典理论的质疑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5-03-15
浏览次数:16
2015年3月15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4次学术交流会在工科楼C座会议室举行,会议交流主题为“埋藏条件下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研究中心2014级博士张少敏做题为“对次生孔隙经典理论的质疑”的报告。
针对Schmidt于1979年提出的碳酸假说和Surdam于1984年提出的有机酸假说这两种次生溶蚀机理的经典理论,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发现这两种理论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从酸性流体体积是否足够大、流体如何从源岩进入储层和能否产生大量次生孔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针对埋藏条件下形成次生孔隙的5种酸性流体,以酸性流体来源、流体体积、反应机理以及水-岩反应速率和流体流动速率等为切入点,讨论次生孔隙经典理论中的缺陷。通过对典型文章(Giles,1986;Ehrenberg,2012)的详细解读,就对次生溶蚀经典理论质疑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报告后,王艳忠老师、王健老师以及参加报告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围绕埋藏条件下次生孔隙形成的机理和对经典理论的质疑积极展开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效果。
张少敏,女,1989年生,山东省东营市人,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层研究中心在读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4年被免试推荐攻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方面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目前重点进行细粒沉积岩沉积特征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油田合作等科研项目,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会议论文2篇。
发布人:徐永涛 发布时间:2015-03-15 浏览次数:16
2015年3月15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4次学术交流会在工科楼C座会议室举行,会议交流主题为“埋藏条件下次生孔隙形成机制”。研究中心2014级博士张少敏做题为“对次生孔隙经典理论的质疑”的报告。
针对Schmidt于1979年提出的碳酸假说和Surdam于1984年提出的有机酸假说这两种次生溶蚀机理的经典理论,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发现这两种理论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从酸性流体体积是否足够大、流体如何从源岩进入储层和能否产生大量次生孔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针对埋藏条件下形成次生孔隙的5种酸性流体,以酸性流体来源、流体体积、反应机理以及水-岩反应速率和流体流动速率等为切入点,讨论次生孔隙经典理论中的缺陷。通过对典型文章(Giles,1986;Ehrenberg,2012)的详细解读,就对次生溶蚀经典理论质疑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报告后,王艳忠老师、王健老师以及参加报告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围绕埋藏条件下次生孔隙形成的机理和对经典理论的质疑积极展开讨论,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效果。
张少敏,女,1989年生,山东省东营市人,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层研究中心在读博士。2012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4年被免试推荐攻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方面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目前重点进行细粒沉积岩沉积特征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参加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油田合作等科研项目,在《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会议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