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中心简介
  • 研究领域
  • 科研团队
  • 人才培养
    • 学生风采
    • 教育心得
  • 测试平台
    • 平台概况
    • 预约系统
  • 合作交流
  • 他山之石
  • 资源下载
    • 沉积学
    • 层序地层学
    • 专著
    • 其他
    • 沉积学1

42th Weekly Seminar-古代沉积系统“源-汇”分析

发布人:葸克来 发布时间:2017-06-06 浏览次数:341

20172017年5月12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42期学术交流报告会在C座地质博物馆举行,研究中心2015级博士金杰华作了题为“古代沉积系统“源-汇”系统分析” 的报告。

本次报告中,金杰华跟大家分享了Tor O. Sømme等学者与2013年发表在《Basin Research》上发表的关于地质历史时期“源-汇”系统关系半定量研究的相关学术成果。文中作者以Maløy Slope 和 Slønebotn Subbasin为研究对象,以3D地震数据及测井、岩心资料为基础资料,通过地震反射描述、地震属性提取与分析等相关研究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相特征。结合其多年研究积累的数据,以及前人对全球现存各大盆地的精细研究,Sømme研究员建立了源-汇之间的定量关系图谱,结合研究区的先关数据资料,建立了研究区“源-汇”系统半定量关系。并且,结合物源供给量与构造、气候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研究区“源-汇”系统主要受构造作用幕式运动的影响:早期,构造运动较强烈,构造抬升幅度较大,剥蚀量较高,物源供给充足,沉积物动量大,沉积区侵蚀成沟,且沉积物向盆地推进较远;随后构造运动减缓,剥蚀量降低,物源供给较少,沉积物向岸退积。

    报告后,葸克来、梁超等老师以及参与报告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针对“源-汇”系统的研究方法以及“源-汇”系统所能够解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现阶段,对于地质历史时期,基于“将今论古”的研究方法,首先需要选取典型盆地建立地质历史“源-汇”系统模式,通过成熟的“源-汇”系统模式指导进一步勘探。

  • 石大北京
  • 中科院
  • 中科院地化所
  • 自然基金委
  • AAPG
  • GSA
  • IAS
  • 科技处
  • 数字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