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心简介
    • 中心简介
  • 研究领域
  • 科研团队
  • 人才培养
    • 学生风采
    • 教育心得
  • 测试平台
    • 平台概况
    • 预约系统
  • 合作交流
  • 他山之石
  • 资源下载
    • 沉积学
    • 层序地层学
    • 专著
    • 其他
    • 沉积学1

44th Weekly Seminar-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源-汇”系统及其控砂模式and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差异性及其成因

发布人:葸克来 发布时间:2017-09-19 浏览次数:316

    2017年9月16日,油气储层研究中心第44期学术交流报告会在工科楼C座C365举行。研究中心2015级博士金杰华及2015级硕士户瑞宁分别对毕业论文进展做了报告。

    本次报告中,金杰华就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源-汇”系统及其控砂模式中的沉积相类型及展布规律做了详细汇报。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浊积岩,并对分别从地震反射结构、地震属性分析、单井测录井及岩心描述对浊积岩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之后,对物源性质研究做了简单的汇报,确定了下一步重点开展物源分析的研究目标。王艳忠、王健、远光辉、梁超、葸克来等老师以及参与报告会的王铸坤等博士及硕士对报告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指导,认为沉积类型的划分缺少充分的证据,浊积岩研究还需从单井测录井及岩心上寻找更充足的标志,认为下一步需要强化“源-汇”系统的研究思路,针对“源-汇”系统整体进行研究。

    户瑞宁从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不同相序组合下成岩作用差异性及关键成岩作用与储层物性间关系四个方面介绍其硕士论文进展。针对三个研究区域,首先从岩石组分、结构、构造等方面讨论其差异性,接着针对同一地区不同相序组合模式及不同地区相同相序组合模式下,主要从碳酸盐胶结作用、绿泥石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等方面表征其成岩作用的非均质性,最后结合研究区碎屑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分布,确定形成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与有机质脱羧作用相关。报告期间,王艳忠、王健、远光辉等老师以及参与报告会的博士生、硕士生针对论文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研究中应该结合自己工区实际地质背景,有选择性的利用薄片鉴定资料作图,此外,还应该加强不同研究区域成岩作用非均质性的定性、定量表征,并总结成岩作用差异性发育规律。

  • 石大北京
  • 中科院
  • 中科院地化所
  • 自然基金委
  • AAPG
  • GSA
  • IAS
  • 科技处
  • 数字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