葸克来博士学位论文获评2017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发布人:葸克来
发布时间:2017-11-02
浏览次数:116
2017年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研究中心博士后葸克来的博士学位论文《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砂岩油气成储机制》获评2017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为操应长教授。
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评选一次,是山东省为鼓励创新精神,产出高质量学位论文,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而实施的重要举措。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此次全省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0篇,其中我校共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
学位论文以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成岩作用微观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稳定同位素测试、微量与常量元素分析、成岩作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方法,遵循“现象表征-本质探索-规律总结”的研究思路,在致密砂岩岩石学和储集性能精细表征的基础上,结合储层成岩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确定了致密砂岩油气藏成因类型,明确了致密砂岩油气成储机制,建立了致密砂岩油气成储模式。致密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层物性差,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并存,发育微纳米级孔喉系统,孔喉分布复杂,连通性差。渗透率主要由少量半径相对较大的孔喉所贡献,半径相对较小的孔喉渗流能力弱,但对储集性能贡献较大。致密砂岩中石英胶结物与碳酸盐胶结物发育,长石溶蚀普遍,自生粘土矿物充填作用较强。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和石英颗粒的压溶作用为石英胶结物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内源物质;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主要受泥岩中有机质脱羧作用影响,外源铁方解石在砂体边缘形成了致密胶结层,远离泥岩的厚层砂体中部碳酸盐胶结物较少。以成岩演化为约束,结合主要成岩事件的物性贡献表明,压实作用是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导因素;内源石英胶结及其伴生的自生粘土矿物充填最终决定了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的形成;晚期外源碳酸盐胶结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储层致密化程度,并且导致砂体不同部位物性发生分异。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油气充注主要发生于大量石英胶结之后的砂岩储层致密化背景下,为“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油气藏。孔喉结构及其配置关系控制油气能否进入致密砂岩储层,而储层润湿性的改变则影响油气在致密砂岩储层中如何聚集。研究区实际地质条件下,致密砂岩油气成储的孔喉半径下限约为0.25-0.3μm,最有利于原油充注的孔喉体积比约为2.3-3.0。致密砂岩成岩演化过程中碳酸盐胶结物与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是储层中部分孔喉向亲油性转变并形成混合润湿性特征的主要原因。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约为4%-5%的部位,最容易发生油气聚集,形成含油饱和度高值区;片状富铁自生绿泥石存在的孔喉表面亲油性好,原油沿半径较大的孔喉进入储层之后,易向自生绿泥石含量较高的亲油性孔喉中发生优势聚集。储层孔隙流体矿化度越大,钙和镁等二价离子含量越高时,越容易吸引原油分子形成离子对,在亲水性孔喉表面发生共吸附,促进油气在致密砂岩储层中聚集。
基于论文研究成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Sedimentary Geology、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leum Science、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然气地球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和录用论文近30篇。其中,第一和第二作者(通讯作者)16篇,SCI检索6篇(其中二区3篇),EI检索5篇,核心期刊5篇。基于对学位论文的深入和拓展,已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一等资助1项等。
发布人:葸克来 发布时间:2017-11-02 浏览次数:116
2017年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揭晓,研究中心博士后葸克来的博士学位论文《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砂岩油气成储机制》获评2017年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为操应长教授。
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评选一次,是山东省为鼓励创新精神,产出高质量学位论文,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而实施的重要举措。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环节,此次全省评选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0篇,其中我校共有4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
学位论文以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四段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岩石组分与结构分析、成岩作用微观分析、流体包裹体分析、稳定同位素测试、微量与常量元素分析、成岩作用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方法,遵循“现象表征-本质探索-规律总结”的研究思路,在致密砂岩岩石学和储集性能精细表征的基础上,结合储层成岩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确定了致密砂岩油气藏成因类型,明确了致密砂岩油气成储机制,建立了致密砂岩油气成储模式。致密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层物性差,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并存,发育微纳米级孔喉系统,孔喉分布复杂,连通性差。渗透率主要由少量半径相对较大的孔喉所贡献,半径相对较小的孔喉渗流能力弱,但对储集性能贡献较大。致密砂岩中石英胶结物与碳酸盐胶结物发育,长石溶蚀普遍,自生粘土矿物充填作用较强。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和石英颗粒的压溶作用为石英胶结物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内源物质;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主要受泥岩中有机质脱羧作用影响,外源铁方解石在砂体边缘形成了致密胶结层,远离泥岩的厚层砂体中部碳酸盐胶结物较少。以成岩演化为约束,结合主要成岩事件的物性贡献表明,压实作用是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导因素;内源石英胶结及其伴生的自生粘土矿物充填最终决定了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的形成;晚期外源碳酸盐胶结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储层致密化程度,并且导致砂体不同部位物性发生分异。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油气充注主要发生于大量石英胶结之后的砂岩储层致密化背景下,为“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油气藏。孔喉结构及其配置关系控制油气能否进入致密砂岩储层,而储层润湿性的改变则影响油气在致密砂岩储层中如何聚集。研究区实际地质条件下,致密砂岩油气成储的孔喉半径下限约为0.25-0.3μm,最有利于原油充注的孔喉体积比约为2.3-3.0。致密砂岩成岩演化过程中碳酸盐胶结物与自生绿泥石的形成,是储层中部分孔喉向亲油性转变并形成混合润湿性特征的主要原因。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约为4%-5%的部位,最容易发生油气聚集,形成含油饱和度高值区;片状富铁自生绿泥石存在的孔喉表面亲油性好,原油沿半径较大的孔喉进入储层之后,易向自生绿泥石含量较高的亲油性孔喉中发生优势聚集。储层孔隙流体矿化度越大,钙和镁等二价离子含量越高时,越容易吸引原油分子形成离子对,在亲水性孔喉表面发生共吸附,促进油气在致密砂岩储层中聚集。
基于论文研究成果,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Sedimentary Geology、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Petroleum Science、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天然气地球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和录用论文近30篇。其中,第一和第二作者(通讯作者)16篇,SCI检索6篇(其中二区3篇),EI检索5篇,核心期刊5篇。基于对学位论文的深入和拓展,已入选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一等资助1项等。